【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浅谈中国历史上改革悲剧的原因

作者:漂在江湖
来源:网络 时间:2012-02-20 20:35 阅读:842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我中华历史浩浩荡荡绵延上下五千年可谓悠久,中华文明作为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能够长期不衰也让世界为之惊叹,纵观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文明能像中国这样未有中断过,印度河文明在历史上被外族灭亡过多次,两河流域文明也是几曾中断,尼罗河文明这些年来侵略者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原来那套人马了,唯独中原文明数千年来以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方式对待外来文化才一直保持着生机盎然。

中国正是文化传承从未中断,才能长时间走在世界经济文化的前列,也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一直是最优越的,相比之于同时代的其他文明,中国最早进入了封建社会,正是制度的先进开创了汉朝长达四百年大一统的局面,逐渐领先于世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没有任何一个文明经历过如此漫长的封建社会,以致于封建社会后来终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当西方早已经通过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搭上资本主义的快车不断向机器工业时代飞驰时,远在东方的中华帝国还沉睡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中国的社会制度曾经领先于全世界,这归功于先人们的发明创造,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开创了先河,秦始皇和他的百官们设置了三公九卿制度,将权力归于皇帝一人,地方上建立了郡县制,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制度的改革和创造让皇权得到加强,政令颁行效率也大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稳定;在民间统一文字,统一钱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秦朝建立的大部分制度尤其是三公九卿制成为范例为历代加以改良效仿,衍生出后来的三省六部制,靠着制度上的优势中国才强盛起来,历史上唐朝、隋朝都有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中国的制度文化,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就是回国留学生组织的。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改朝换代,当每一个朝代的中晚期时无一例外的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王朝逐渐走向衰亡,有学者依次总结出了一条“王朝周期律”,而这时一定有些有识之士担忧国家的命运”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国古代的忠臣义士大都如此,朝中往往有改革派希望以改革的方式想要拨乱反正,但多数改革都难以成功,许多改革家因此被罢黜甚至被杀,往往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结局。每每念及此处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在今天看来不排除有些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和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想法,但更多的人是本着救民于倒悬,挽救国家去考虑的,而且他们坚韧执着、不吝惜生命的态度也让人敬佩。

改革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改革会触犯既得利益者即保守派,而保守派都是异常强大,改革者在皇帝的支持下推行新政却经常由于阻挠势力使改革家最终失去皇帝支持,导致改革失败的局面是屡见不鲜的,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积贫积弱的情况下发生的 ,宋神宗希望有所作为改变当时宋朝四处受欺,财政赤字,体制混乱的局势决意支持王安石变法,保守派反应十分激烈,太后与皇太后都向宋神宗哭诉劝阻,以司马光为首的当朝官员也坚决反对最终让宋神宗停止变法罢免了王安石。由此可见改革在我国的困难,许多人分析认为中国人缺少妥协思想,改革的成功往往需要两派的相互妥协,英国的资产阶段革命中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就是保皇派与新兴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保皇派同意资产阶级参与统治并限制皇权,资产阶级同意君主的存在保留一点权力,而资产阶级在以后以各种法案限制皇权,最终让皇帝成为国家象征取得胜利。中国的改革中,改革与保守派势同水火毫不让步,清朝末年对维新派赶尽杀绝,残酷镇压,拒绝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在多次与匈奴交兵的过程中发现匈奴的服饰对战斗十分有利,中原人穿衣讲究宽衣博带,打起仗来很不方便,当时的赵武灵王决定让军队穿胡服骑射打仗,加强作战能力结果大臣一致反对,中国自古贱“夷狄”,最终经过赵武灵王反复劝说乃至以砍头相威胁才得到推行,一件服饰的推行都如此艰辛可见改革之难。

相关专题:原因 悲剧 改革 历史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浅谈中国历史上改革悲剧的原因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