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短文摘抄 > 正文

学生——大人们真的懂吗

作者:求懂
来源:网络 时间:2012-10-22 21:18 阅读:754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上小学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写作文和日记。我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的第一篇大作,题目为《我的母亲》。

当天下午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讲解了记述文的基本结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分为起因、经过和结果,随后出了这样一个个题目,大家动笔写一篇命题作文《我的母亲》,“谁先写完这篇作文谁可以先回家”。而对学生来说这么一项重要意义的训练,被老师的后半句话,把一个思考题目转化成了一个竞速题目。说实话,鬼才能理解述文的四要素是什么东西,我甚至连“命题作文”这个词都不理解,理所当然的在老师的评判标准也就变成,写文章有“时间”加一分,有“地点”加一分,有“人物”加一分……反之减分,作文,本来是一种思想上的倾诉,是内心和头脑共鸣产生的结果,古人也有讲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而不管好的文章也好,差的文章也好,在一开始的教育当中就变成了一个公式。每个学生都按照公式去写作,看着黑板上未被擦掉的四要素,第一句今天是“几月几号”,其实今天也就代表要素中的“时间”了,但是当时的心理怕老师在“时间”的界定上比较严格,所以明确的写出今天是X月X号,然后看看黑板,我在“哪里哪里”,再看看黑板,做了“什么什么事情”,再看看黑板……一篇毫无意义和思想文章,被我们的教育创造出来,这种把聪明人教育成傻子的方式能够用最快速的方法,让一个对作文没有概念的孩子瞬间写出“华丽的诗篇”。高,实在是高!

高额的学费打造出来的精英就是不一样。为了能够早点回家,我用了1堂课的时间就憋出了长达200字的文章,因为第一次写作,看着自己的成果,看到作文本上满篇的字迹,多少还是小有成就感。虽然初衷目的是想快点回家,要不是已经写了出来,我还真不太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此时非常迫切的想得到老师的认可。

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和现在的老师相比,做事情还算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小负责”,至少她会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小仔细”的看看每个人所写出的文章。我记得非常清楚,她会把每个写得好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把语句不通的句子画上横线,把错误的字画上圈。并且在作文的末尾写上批语,最后打上优良。(当然除了优就是良,实际上良是最差那等,但我每次得到良都很开心,孩子太容易骗了)那天我兴致勃勃的把作文本交给了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她的红笔落在我的字迹之上,而她只用了1秒钟就批阅完毕我45分钟的心血、近乎200字的“结晶”。

“你这什么字儿,跟狗爬出来的似的。”

随后就是一声清脆的响声“嘶!拿回去重写。”

捡起掉在地上的“结晶”,回到自己的座位。只能封闭自己的内心,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一个个可以回家的同学,手在不停的运动,因为我还需要尽可能工整的,抄写一遍这“失落的大作”。从那时起,我最痛恨的事情莫过于写作文和日记。

每天被父母逼迫看着完全无厘头的《优秀作文选集》,阅读着学校推荐的课外读物,翻阅着每个星期三的《学生周刊》,现在真的想说一句,都是些是什么狗屁东西,写的东西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无聊乏味就是看不懂。许多孩子可能和我存在一样的经历,能看懂那些垃圾的当然有一种学生可以看懂,那就是解题型选手,而解题型的学生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是班里的前几名,他们天生就会听,会解。我总觉得这类人头脑很简单,老师说什么,他们不加思考的就能够接受,而大多逻辑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反而会把简单的问题理解得复杂,再把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理解成简单,其实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而当这些简单的问题呗复杂化以后,不能够“开窍”,也就是不能理解为别人理所当然的“简单”要么死记硬背,要么就变成了不会。这种不会不是一直存在的,终有一天,他们会把这个问题“开窍”从而变得简单,而且不易忘记。我这种辩解并不为学校和老师所接受,因为在学校里只看一样东西,就是成绩,虽然有着更强的逻辑思维,可是这些绕了圈圈的想法会给考试带来巨大的障碍,理所当然的成绩不好,理所当然的沦为同学鄙视的对象,老师嘲讽的范本,家长议论的话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差生”。家长们,仔细想想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孩子差吗?智商低吗?不会听课,或者说听不懂课不是他们不够聪明,是他们思维头脑中的聚焦点和解题型选手不一样,解题型选手能够精准的聚焦,因为他们只要看到那个标志就会锁定答案。而思考型选手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想通才能锁定。面对简单的问题,解题型选手无疑很有杀伤力,可是面对真正的问题,有些“尖子”永远想不出答案,而有些差生能够得出意外的结果。他们的心智还未被开发就被家长,被同学,被老师,甚至被同学的家长挂了无数个头衔。很少有家长从长远方向看待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久表扬,成绩差就批评是我们在教育中的一贯作风。讲实话,作为一个班级里的差生所承受的压力,就连许多大人都承受不起。唯一不同的是,你不满可以反抗,你看不惯可以走人,而孩子在学习的阶段,他无法选择更换环境。

相关专题:人们 学生 孩子 老师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学生——大人们真的懂吗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