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作者:米功
来源:网络 时间:2012-11-05 22:42 阅读:512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随便翻看了一下《清史稿》中的曾国藩传,基本都是一本正经的叙事,而我们往往不太容易从一本正经的叙事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看过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正史记载,但是觉得不如自己看过的一则故事精彩。这则故事是这样的:当年,王安石和司马光担任群牧司判官,包拯则是他们的顶头上司—群牧使。有一次,群牧司衙门里的牡丹花盛开,包公置酒赏花。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喜欢喝酒,但是在包拯的劝说下,司马光勉为其难的喝了几杯;但是王安石呢,不管包公如何劝,王安石始终滴酒未沾。王安石当宰相期间,得到了“执拗宰相”这个称谓,无论别人怎么反对变法,王安石从不退让,坚持推行自己的改革。史书对王安石的评论:“安石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从这个例子是不是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王安石的性格特征呢?历史中多记载一些个人的生活小事件,这样读起来会更有趣也更容易把握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赞同王安石对喝酒的观点,但却不一定有他那坚定的意志能够坚持下来;但是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赞同司马光的见解。王安石认为:“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其实谁的观点对,史书的记载已经给出了答案。“司马光去世后,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

“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说固执、执拗也行;说执着也行。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特征呢?这要分析具体的情况。

先从比较大的方面着手来分析:在权利界定清楚时,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完全可以一意孤行,置他人意见于不顾,这样的行事可以不论对错,因为无论对错都是自己负责,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就拿王安石不喝酒一事而论,我喝酒或不喝酒不会对别人造成什么不良影响,我完全有权利坚持自己不喝酒。但在涉及到他人时,绝对不可以“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因为你的一意孤行很可能给别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尤其在强权和强制的推动作用下。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王安石主导的改革不就给民众带来很深的灾难嘛,以致于民众对司马光说:“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严复把穆勒的《论自由》翻译为《群己权界论》,其实指出了群己权限要划分清楚,己域要自由,群域要民主。在给自己界定的领域内自己可以随便折腾;但在涉及到众人时,不应该只是由你说了算,你突发的奇想,再加上权力的放大作用,完全有可能把大众拉入痛苦的深渊,这就是群域需要民主。而现在得到普遍认可的是宪政民主,就是民主要有权利的制约,以防止多数人或少数人的暴政。民主在公共领域起作用,每个人都有决定公共事务的权利。

上面只是从外部性来说这种“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现在就放在微观的个人身上来看。“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的另外说法有“一根筋”和“不见黄河不死心”等说法。这种特征放在个人身上来看可以是执着,哈耶克在计划经济盛行之际可以说“不适时宜”地写作了《通往奴役之路》,当时,大哲学家罗素参观完苏联后,极力赞美苏联的体制和发展;我也看到过萨缪尔森对苏联的预测,萨缪尔森认为苏联经济的增长大为可观。结果呢?89年苏东剧变,从此开始,所有的计划经济都开始转型。当然,朝鲜是个例外,不过,无需多看,只要看看朝鲜运动员在奥运会获奖后的个人感言,就可以看出朝鲜的发展层次。朱棣文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讲到他那时是超级“一根筋”,目标非成为物理学家不可。朱棣文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9年出任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长。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应该是一种执着吧!

当然这种个性成为一种固执或执拗也是常发生的事情,王安石不就是一个明证嘛!王安石的改革给民众带来了很深的灾难。自己本身经历的许多事与愿违的事,回想起来也是由于固执造成,“自信所见,执意不回”,正是这种特征的性格给自己带来了痛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厘清。

“执意不回”其实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意志力强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这种意志力其实是有助于进步,有助于走的更远一点。关键在于“自信所见”,过度自信便是自负,没有自信又不会走远;其实,做人也是一种技术,要在一定范围内平衡各种品质,过与不及都是不可取的。这个平衡点是不容易找到的,正如经济学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不容易找到一样,每个人都是在试错和模仿中接近这一点的。有人会说,我就不按这一点行事,没关系,竞争会毫不留情把那些远离这一点的人淘汰掉,正如竞争会把那些不理性的企业淘汰掉一样。王安石后来遭到众人一致的反对,就是自信过度了最后被淘汰出局了。自己的不切实际的自信已经导致自己连续两次被淘汰出局。你要为你的自负付出代价,这就会提醒你要慎重,不要狂妄自大。关键是怎样能阻止自信过度呢?

一,多出去走走,多听听别人的见解,多了解那些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及研究。这样,你才能不是井底之蛙,你所见的才不是一小块天,所见越多对知识就会越敬畏。多见见,多看看,多想想,就会多点认识,这就是见识。见识多了,你会看到自己的局限,不会盲目的自负。二,对知识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对自己的理性要有清醒的认识。无知者确实无畏,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有一分推理说一分理;不知道却大谈特谈,更显出无知的一面;把知识当做一种卖弄品,离知识就会越来越远。个人有的是有限理性,造成悲剧的往往就是那种自以为无所不及的理性,哈耶克晚年一本书名就为《致命的自负》,提醒我们对自己的理性要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有的只是有限的理性。

但是,有了扎扎实实的研究功底,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也有了对这门知识的全面了解,你可以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不同的见解。虽然开始可能太多人不认可你的结论,但不要紧,因为你看到了别人的局限,看到了别人忽略的关键因素,你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你完全可以一意孤行,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一种气概,真理有时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米功

相关专题:自信 特征 别人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