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我读《登高》

作者:叶锐
来源:网络 时间:2013-05-13 20:29 阅读:416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描写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六个意象,精炼而又凝神,其中“鸟飞回”写鸟盘旋着飞正好应证前面的“风急”,用可视的鸟盘旋着飞的画面巧妙写出风大。这六个意象勾画出一幅凄清、萧瑟的秋景图,没写一个“秋”字,却已透露出萧瑟的秋意。

颔联特写巫山巫峡带有萧瑟、悲凉的壮美景色。“无边”写出地域之广,“落木”指落叶,既然指“落木”为什么不直接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呢?我想,用“落叶’勾画出的落叶纷飞的景象突出的是视觉形象,是单纯地描写秋天落叶的自然情景,而“落木”首先给人的感觉形象会比落叶大,前面的“无边”也可以点明其多,而后面的“萧萧下”则写出其制造出的声音效果,因此“落木”更侧重听觉形象,并以此营造出壮美的氛围。下边的“不尽”表现时间之长。“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长江水的滚滚东流,滔滔不绝,写出大自然的永恒。此外“不尽”一词表现作者视线之远,眼界的开阔。虽然说这一句话是写在长江水永无停止地流动,表现长江水的澎湃雄伟的气势,但我觉得作者寓情于景,还有两层含义要表达:一是将无形的愁化作具体可视的长江水,源源不断,无以排解,就如李煜说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是表达对时光易逝,悲时伤已的感叹。

前两联着重于写景,而后两联则着重抒情。

颈联中“万里”写出了作者奔波流浪范围的广阔,“悲秋’写出此时此刻作”作者内心对秋的感受,“常作客”写的是作者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下联中“百年”指晚年,说明作者年老,同时也暗含离家漂泊之久。“万里”和“百年”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写出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而现在已是“多病”,又无知已,无人理解,只能“独登台”。作者“登台”不仅仅因为今天是重阳佳节,不仅仅因为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因为作者“登台”想望尽长安路,还想报效祖国,仍在忧国忧民!读这一联,不禁让人有种“去日苦多”,“但”“来日无几”的感叹与悲伤。

现在作者的境遇是“艰难”,是“潦倒”,他穷愁潦倒想借酒消愁却因被迫戒酒而倍感矛盾、痛苦,而这种痛苦随着国家前途的坎坷而被千万倍放大,而让他“苦恨”。“艰难苦恨繁霜鬓”不仅仅是他个人两鬓发自,步入人生之秋,更由己及国,暗喻国家之秋。

《登高》这首诗写尽了三个“秋”: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之秋。前两联写尽巫山巫峡长江边凄清、萧瑟但又壮美的景色,写的是自然之秋,前面两联中没用一个“秋”字却写尽秋意。而颈联,尾年而是作者一生经历的浓缩和老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写的人生之秋:人到暮年,漂泊不定,病魔缠身、孤苦伶仃,有志不得实现,徒有空悲切。没写一个“愁”却又写尽愁思。而在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背后隐藏着得是国家之秋。当时安史之乱结束没几年,地方军阀有相互争权夺势,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国家正处在“艰难”时期。而本来立志要“致君尧舜上”的杜甫如今穷潦倒不说,又年华不在,来日无几,只能独自登台,望尽长安路,这叫他情何以堪,叫他怎能不“苦恨”?“苦”在这里是个程度副词,是十分的意思:“苦恨”就是十分遗憾。作者遗憾自己年老多病,穷困潦倒;作者更遗憾面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况,自己却无能为力改变。正是这个人和国家的“艰难苦恨”使得他两鬓的白发越来越多,想借酒消愁却愁更愁。

相关专题:作者 国家 落叶 艰难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我读《登高》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