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杂文精选 > 正文

“咬尖儿”与“脱颖”

闲云野鹤的空间作者:闲云野鹤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4-10-03 14:45 阅读:1176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这个人挺讨厌,太“咬尖儿”。

这个人处处、事事都“咬尖儿”。

这个人“咬”了一辈子“尖儿”。

……

“咬尖儿”大约是北方方言,但在寻常百姓间却是使用率很高的一个词儿;可能因为“咬尖儿”的人不少吧。

什么是“咬尖儿”?把别人的“风头”咬下去,突出自己的“风头”,那意思与“掐尖子”差不多;因此,“咬尖儿”很可能就是“要尖儿”。“咬尖儿”和“要尖儿”二者发音很相似,说混了也未可知。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人:什么都是他好,(长相、衣着、学识、财富),什么都是他对,(“大明白人”,一贯正确。 )无 论在哪些人群中,“尖儿”都是非他莫属。

“我是能人,是也是,非也是,一切皆是;你是蠢货,错也错,对也错,什么都错。”这副对联是专为这种人画像的。

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一脸的不屑,满眼的轻蔑,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仿佛只有我才是“全局之才”。

“咬尖儿”的人最擅常的把戏是自吹自擂,贪功为己。有时迫不及待、大张旗鼓,有时转弯抹脚、循循善诱,总要抢收一些对自己的溢美之辞(哪怕很免强而且言不由衷),否则就会很不舒服,仿佛损失了什么似的。就像小偷,看见本可到手的东西没有偷到,比自己丢了东西还难过一样。

“咬尖儿”的人手里习惯掐把放大镜,时不时地往别人身上照一照,一旦有所发现,便不失时机地挖苦一番;贬低别人正好抬高自己。古圣先贤倡导“乐道人之善”:喜欢谈论别人的优点长处;而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乐道人之失”:“哪壶不开提哪壶”,而且加以恶意渲染。

“咬尖儿”的人追求虚荣,喜欢强势,自尊心极盛却蔑视他人自尊。他们忘了(或根本不懂得),其实“尖儿”不是“要”来的,不是“咬“来的,而是由自己的实力、自己的真本事决定的。因此,“咬尖儿”的人不可能是真正的“尖儿”,因为他(她)们把精神头儿用错了方向。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话不是“咬尖儿”,是自信,是自我激励,是憋暗劲,是步步向前、迎头赶上。“是金子迟早会发光”,这种人倒很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尖儿”。

于是想到个“脱颖”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军围困赵国邯郸,赵王命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与楚联合抗秦。赵胜拟在他的食客中挑选二十位文武兼备者与他同行,但只得十九人。这时,门下有位叫毛遂的自我推荐:

“希望您允许我湊足名额吧!”

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赵胜问。

“三年了。”毛遂答。

“一个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装在袋子里,锥尖立刻会显露出来。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我身边的人从没称诵过你什么,可见先生没甚么才能。先生还是留下吧!”

“如果您早把我这把锥子装在口袋里,便会连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不只是露个锥尖而已。”毛遂说。

赵胜最终还是带他去了。其他的人都暗自耻笑毛遂。

平原君赵胜到了楚国,与楚王陈述合纵盟约、共同抗秦的利害关系,从早上谈到中午,却毫无结果。这时毛遂仗剑而上,说:

“合纵利害,两言而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

毛遂径直走到楚王面前,混身是胆,大义凛然。

他三言两语,言简义赅;对形势精当的分析入情入理:

“大王应该明白,赵楚订立盟约其实是为了你们楚国,而不是为了赵国。”

楚王如梦方醒。说“的确像先生说的。我情愿恭敬地奉献整个国家来订立这个合纵盟约!”于是,毛遂招呼那十九个人说:“各位先后在堂下歃血吧!……你辈都是些碌碌无为、依赖别人、坐享其成的人!”

平原君回到赵国,感慨万千:“我赵胜阅人无数,观察、评价过的士人也数以百计,自以为不会漏掉一个人才,如今对毛遂却看漏了!毛先生的三寸之舌确能胜过百万大军。”……

平原君为什么会“看漏”?毛遂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不“要尖儿”;而赵胜只注意了那些看似能干,其实百无一能的“要尖儿”者。如果不是毛遂自荐,几误了國家大事。

这段历史故事頗具警示作用。

毛遂是真正的金子,那十九位“咬尖儿”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些冒充金子的黄铜罢了!

相关专题:先生 平原 别人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咬尖儿”与“脱颖”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