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人生感悟 > 感悟人生 > 正文

葬礼的联想(3)

张雁冰的空间作者:程序员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6-01-12 04:49 阅读:1443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九)匆匆过客

每个人都是这世间匆匆的过客,客人总有走的那一天。可这一天的到来只有天知地知。你我低俗之人是无法得知的。穿穿马路或许就成了轮下鬼。使你第二天的梦寐以求的欧州之旅永远无法成行。喝喝水也能把你呛死,让你下个月那个雄心勃勃的收购股份的计划始终不能实现。一觉睡下去也许再也醒不过来了。床边还挂着一件你刚新买的还没来得及穿的衣服。死亡就是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你跟前。有的人会满不在乎地哼了一声”走就走吧!”,悄无声息地跟着去了。

就拿我这个刚被送走的同事来说,当我得知他得了脑癌的消息,并不指望第二天还能在办公室碰到他。还想着抽个空到他的家里或住院处去看望他。不想随后的日子他依旧在单位里进进出出。做着以前做的同样的事。老板照样对他发号施令,同事照旧跟他谈笑风生,实在看不出他是个重病缠身的将死之人。他的一句“下个月的那个会还是你去吧!我吃不准哪天就要被送进医院”。说得如此轻巧平静。令人感动而又钦佩。也许死神早就跟他打过招呼?也许他早就告诫过自己“Tomorrowi’mgoingtowakeupdead”?也许他活出了光彩活出了明白,活出了意义活出了趣味还在乎什么时候死吗?所有的也许我不得而知,我只觉得自己白活了这四十年。

当死亡的钟声突然响起的时候,更多的人则显得束手无策,哭喊哀求道“再给我一些时间吧!”。满怀着懊惱与牵挂无耐与不甘仓惶离去。

这有点类似我在Montreal的一段经历。我们知道Montreal及边城Quebec是加拿大的重要的旅游胜地,是人们到加拿大的必访之地。我刚到montreal工作生活的时候并不急于观顾周围的这些景点,总认为这些地方今后有的是机会去玩,就这样一搁就搁了将近四年只到有一天我忽然被告之要离开montreal迁居到千里之外的edmonton。至此我才发现我对montreal一无所知,对它的印象也停留在我刚来的那一刻。我甚至怀疑我是否在这里生活过。想到回来机会少之又少。不甘心就这么空空而去,接下来几天我怀着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把所有该去的的地方都踏个遍的决心马不停蹄地奔访着。说实在的,因为急促也没留下多深的念想。就这样还有好几处没去成。我在想假如我最初计划只在Montreal逗留几个星期。一定不会出现这种赶集式的造访。

当你开始用游客的目光打量周围的一切的时候。你会不由地把每一天都当着在世的最后一天,恨不得用这二十四小时干完你一生所有的事。有太多的梦要圆债要还情要尝道要悟啊。来这世界不容易,抓紧时间好好饱览一通也不枉来世一趟。望每个人都能去得从从容容无怨无悔走得心满意足无牵无挂。

(十)生与死

欲生好需知死唯通生才明死,谈死必提生谁也离不开谁。两者孰重孰輕,每个人在他的心秆中都称出了各自的份量。几千年前孔子随口而吐的一句“未知生,焉知死”的话把整个生命的天秤完全移到了如何生活的那一端。死亡之时便是生命的列车开到了终点。死后的路不在你的旅程之内。既便入了你的眼也进不了你的心,这就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眷注生前漠视死后的人生态度。好好得活下去便是每个人该想该做该尽的本分。死后的事太远太玄太空,够不着的东西把它丢在一边反到来得轻快爽气。

另外,一个群体意识很强的民族,人的生命是不可能属于自己的。老祖宗说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明确了生死大权是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儿时你是父母买来的一匹布料,裁剪成什么样的衣裳,全凭他们的双手。长大了又成为了社会棋盘中的一枚棋子,跳哪里吃哪个去都在棋手的一念之间。为人父母后,你那原本支离破碎的身心,又被家庭撕去了一半。老了变成了儿孙在荒野里探路的拐仗,贴着他们的手掌无可奈何地行完了你的黄昏之路。即便死了也时不时地被拉出来为活人涂脂抹粉:死人的葬礼是用来张显活人的身份与地位,死人的祭拜可讨得一个财源滚滚一帆风顺。得了,不管你是死是活,永远成为不了自己真正的主人。做不了主的事还是把它搁置起来为好。

再者,死亡的命题是非常个人化的。可是我们可怜的自我早己枯死在父母要有父母样。孩儿要行孩儿礼领导要端领导架富人要摆富人谱的土壤中。戏入得越深扮演得越真离“我”也就越远。第一次你借用父母以前训斥你的话去开导孩子显得那么生涩造作。第二次就比较流畅通顺。第三次便成了肺腑之言了。通篇话语自然得让你弄不清是心里的“我”在说?还是所饰演的他在讲。自我的麻木也就从这里开始。一旦你忽视了自身的存在也就失去探窥生命的兴趣。而死亡的探讨恰恰是在挖掘生命的意义与奥秘。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关注生死,就是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显然当你的心灵空间已被挤压殆尽,自我意识日渐淡薄来一场死亡的大思考对个人而言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西方哲理遵循的恰好是“未知死,焉知生”。只有把死整明白了才能活得亮堂活得有味。面对死神才能从容不慌。死亡的思索给了活的方向生的活力命的意义。人们在揭开死亡那神秘面纱的同时也发掘出了他们心灵深处真正的讫求。

漫游的人把死当作旧的旅程的完结新的行程的开启,会格外爱惜每次的旅行,踏遍所及之地,照下所有之景把最美的印想最深的体验带入你新的旅途中,将一份份情一处处爱装入记忆的口袋分发到下一站去。爱上帝的人则把死看着是一场漫漫的长眠。只要心里装着上帝,醒来的时候,你就能进入那辉煌的天堂。为了迎接这一刻的到来,发现上帝认识它亲近它信耐它跟随它成了你在俗世间过活的主要内容。有准备的人会觉得死会象贼似的忽窜到你面前把你拉走。早早地打点好远行的包裹,到时也不至带着满肚的懊悔两手空空离去。打理行李的过程给你增添了许多”今日即是我末日”的紧促感。抓紧剩余的每时每刻,把想做要做没来得及做的事通通提上日程。在静静地等待中充实地度过了在世的每天每夜。修心的人坚信死亡夺不走你那通透澄澈的灵魂。熊熊的灵魂烈火不仅点明了生前漆黑的小道,也照亮了死后茫落的大世。一旦品出了灵魂的宝贵,活着的人就有义务呵护关爱它,使它不褪色不走样不腐烂不遗失。精神世界的一次次的清洗与改造就是为了能在死亡之际拿出一个令人骄傲的近乎完美的灵魂来恭迎另一世的到来。悲观的人把死视为魔鬼强盗攫取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一切。不管我们手上握有多少,脑里装得多贵,心中怀有多大都面临着一个被掏空丢净的危机。这个避不开化不了的危机如暴雨般袭来打闷打空了人们的头脑。对于既将逝去的东西,拼命地挽留的有,格外地珍惜的在,尽情享用比比皆是,随意挥霍也大有人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人们面对失落的的一种弥补。美食盘下死,做鬼也满足更是人们填满空落的一样尝试。死亡的恐慌症彻底改变了人们透视世间的角度。

(十一)最后的一刻

死带来离,离就有别。别会触伤。自古多情伤别离,何况这是你一生绝无仅有的终别。更是伤上加伤。无怪乎孔夫子感叹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可见要熬过这一坎是有多痛!人们只能借助灵丹妙药来抚平这诀别之痛。不同的人所用的治痛的”方子”也是大相径庭的。爱是最根本的治愈创伤的一剂良药。伴侣的关护儿女的陪伴亲人的眼泪,朋友的拥抱同事的问候为垂死之人送去了一片温暖,化为一肚的甜蜜除去了一身离别之苦。拿到了自己刚出版的书,得知了儿子入名校的信,喜迅所带来的满怀欢喜冲淡了满腹的离别之恨。看到了自己最愿见的人,尝过了自己最爱吃的菜,听了想听的话,吐了难出的言,如意铺满了你的心田驱走了你满心的离别之悲。反省忏悔洗净了你的灵魂抖轻了你全身的离别之重。默默的祷告琅琅的诵经擦去了你的离别之泪。

淹淹一息的葛朗台从神甫胸前闪光的十字架里看到了金子,在这耀眼的金子中感到了一股股的暖意。

残喘微延的晴雯在与宝玉交换贴身的的内袄中地足足实实地当了一回“胡狸精”。扫除掉了许多淤积的委屈。心里轻了不少。

这世上只有不曾见过的伤痛,没有治愈不了的灵药。只有解不开的心解,没有过不去的坎。

有永别就有送终。喜欢抱团的东方人送终的团队越庞大,场面越热闹,死者的心越安,活者的面越大。他们最害怕的就是独守空巢孤独而死。那似乎是上苍对他们的最严历的惩罚。只有坏事做绝的人才会落入’死了也没人为你送葬’的残景。为了避免这一惨无忍睹的一幕发生在自己头上,他们拼命地生儿辛苦地带孙,劳累勤垦一辈子就是盼着临死前能有个人送他一送。夜里不缺床旁的守护。下床就有众人的搀护。要吃饭亲人亲送亲喂,想散心子女推进推出。去的人在这不绝的脚步声连绵的哭泣声所交织而成的送终的悲歌中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如果说东方式的告别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壮行宴”。西方式的goodbye就是一场静穆无比的毕业典礼。轻如风静如云。没有嘘唏的场景,没有晃动的人影。只有端坐的牧师与静躺的病人。四目紧闭,四手相按。竖着的在哼读中带着衷心的祝福送走了一个坦诚的灵魂。横着的载着满心的宽慰聆听了来之上天的评判。

’毕业证言’就在这一听一读里完成了今世与来世的交接。’毕业别歌’就在这一和一唱中奏完了人生宁静的终曲。

(十二)结尾

世上有摆“满月”的饭店就有办葬礼的会堂。满月的孩子渐渐长大变老。葬礼的尾声慢慢临近敲响。生命还在继续……

相关专题:联想 死亡 世界 人们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葬礼的联想(3)的感言
  • 幽雨 2016-01-13 评论

    生死由命 富贵在天 说归说 但失去亲人或朋友都是很伤心悲痛的 我无法接受朋

  • 幽雨 2016-01-13 评论

    但友友文笔很好 写得很细腻

  • 夜光徜无颜色 2016-01-14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田野☆一阵风 2016-01-22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