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口述故事 > 正文

村庄的“庇护神” ——《坡心杂记》之二

一刀也的空间作者:一刀也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6-07-05 17:47 阅读:215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村庄的“庇护神”

——《坡心杂记》之二

雷州有雷祖祠,供奉雷祖陈文玉。白马、康王、关帝、伏波、妈祖、冼夫人等,也是雷州人供奉的人神。人神即由真人荐升而来。神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精神偶像,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尽管它有着虚幻的本质,但它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敬神是雷州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雷州半岛古时称为蛮荒之地,瘴疠之乡,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生活在雷州半岛的先民们,产生了对神灵的敬畏心里。而外来移民冒着千难万险,山水迢迢移居半岛,在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情况下,神灵的护佑是心灵深处的冀望。敬神活动在雷州半岛不仅普遍而且世代相传,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

在雷州的农村,每村都供奉各自的“庇护神”。无论供奉哪尊神灵,都预意了族人对神所代表的精神与文化的敬仰,以祈祷风调雨顺,百业昌隆,人丁兴旺。我家乡坡心村供奉的是“南天夫人”和“陈村仙姑”,尊称“婆祖”。

婆祖庙位于村子南边,占地约两亩,里面杂树繁茂,篁林密翳,葛藤缠绕。二百多年来,村里传承着一条严格的村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准砍伐这里的每一棵树和每一枝竹子,因而这里成了村子一处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林。

在村民的心中,这里是神圣之地,不容亵渎和侵犯。

逢年过节,村民都带着供品,不约而同来到庙里祭祀。供品主要有猪肉、阉鸡、米饭、米酒等。祭祀时,先行香上供品,后行跪谒礼,随后化宝烛。礼毕,鸣炮撤馔。

小时候,父亲常带着我到庙里祭祀。他说:“快洗个脸,跟我去拜婆祖!”去祭祀前要洗净脸,是表示对婆祖的虔诚与敬重。

有时母亲也会叫我:“你快跟爸去拜婆祖”。

其实,跟着大人到庙里拜“婆祖”,是村里每个小孩子喜欢的事。特别是祭祀完毕,我更喜欢包揽点火放鞭炮的事。

在小孩子的心里,听着噼噼拍拍的鞭炮声,别提有多开心了。

我乐于跟着父亲提着供品去庙里拜婆祖。父亲在忙着点香、上供品时,我喜欢端看供台上安放着两尊用樟木雕成的婆祖神像,婆祖神像雕工精致,姿容大方优美,神态庄重慈祥,活脱脱是两位古典佳人。

婆祖庙分两进,建筑面积约四十平方米,现存的婆祖庙为改革开放后所建。原来的婆祖庙较为宽大,建筑精美,但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被毁掉。砖石被挖去当了农业水利建筑材料。

稍为懂事后,我曾问过父亲:“南天夫人”和“陈村仙姑”有什么传说?

父亲告诉我:“南天夫人”和“陈村仙姑”是姑嫂关系。

但缘何称为“南天夫人”和“陈村仙姑”?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从雷州一民俗学爱好者的作品中,知道了关于“南天夫人”和“陈村仙姑”的传说。

话说明代定宣德丙午元年(公元1426年),雷州半岛遂溪陈村,有一农妇,勤劳善良,知书识礼,孝敬公婆,疼爱丈夫,对待小姑如同自己的亲姐妹。平日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婆婆、护理瘫痪在床的公公,她与小姑起早摸黑,细心照顾公婆生活起居,从无半句怨言。人们都说陈家娶了一个贤惠温顺的好媳妇,养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女儿。

这年九月中旬,正逢水稻扬花灌浆的时节,强烈的寒霜风刮了几天几夜,冷雨也下了几天几夜。经这场风雨洗劫后,庄稼颗粒无收。陈家本来生活十分困难,受灾后更是三餐难顾。为不让公婆挨饥饿受寒,让丈夫和小姑吃饱穿暖,她历尽艰辛,甘苦倍尝。

灾难和痛苦偏偏降临这户善良人家,农妇的丈夫和公公先后得了不治之症,相继离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使姑嫂俩眼泪哭干。为了使双目失明的婆婆减轻亡夫失子之苦,安度晚年,她不改嫁,服侍婆婆。小姑也不出阁,同嫂嫂一起侍奉母亲。

这年的冬季似乎来得比往年早,天气也显得特别寒冷。姑嫂尽管缺衣少食,但她们总是设想方设法让婆婆吃饱穿暖。

有一天下午,姑嫂将平日俭食省下的少许米洗净后给婆婆煮粥。她俩悄悄到自家后园,摘回几个还未成熟的木瓜,削去青皮连同野菜煮熟,权且充饥。

夜已来临,陈家“灶神爷”匆匆从外地归位,怱然发现灶头及庭院水沟里,洒有一些白色的米饭颗粒,不由大怒,大骂:“这姑嫂呀,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还这样糟蹋粮食?他立即腾云驾雾,到玉帝那里告了姑嫂一状。玉帝一听,认为糟蹋粮食是犯了天条,不可饶恕,便传旨雷神,将姑嫂俩施以雷电极刑。

冬天雷电劈人纯属罕见。姑嫂蒙受不白之冤,枉死于九泉之下。她们含泪向阎王诉说了冤情。阎王深表同情,立即派出判官和偕同监察司赶赴陈村实地调查取证,终于证实了洒在灶头及庭院水沟里的白色颗粒不是米饭,而是从未成熟的木瓜腹腔挖出的核粒(成熟的木瓜核粒呈黑色)。由于未成熟的木瓜的核粒呈白色,酷似米饭颗粒,所以灶神爷看错了,误以为姑嫂俩糟蹋粮食,才如此酿成了冤案。

阎王亲自向玉帝如实坦述了这桩冤案,玉帝后悔自己偏听偏信,造成了如此恶果。为了安抚冤魂,表彰贤惠美德,玉帝立即敕封陈家媳妇为“南天夫人”,敕封小姑为“陈村仙姑”。

姑嫂俩的品德在雷州半岛被人们当作慈善、贤良的化身,为众生所敬奉。人们认为她们是祈祷造福消灾的灵神。世代以来,人们有求必应,逢凶化吉。她们令世人尊敬与称赞。

至今,雷州多处供奉“南天夫人”和“陈村仙姑”。与坡心村相邻的双水东村、双水西村、下墩村、田园村也共同建庙供奉。

每年春节,是村里人到婆祖庙祈福最热闹的时候,这些日子可听到婆祖庙传出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村民拜“婆祖”时念念有词,大多是“祈求婆祖保佑,富贵大吉,平安顺利。老者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幼者各事其政,百事亨通;子孙做什么要保什么。做生意者一本万利,生意兴隆;读书者,金榜题名,代代出贤人。”还有的念:“祈求婆祖保佑我家人丁兴旺,六畜兴旺。好事时时招进家庭,坏事通通避除……”

为答谢婆祖的庇护与赐福,年尾要“还福”。“年初祈福、年底还福”已成了数百年来村里的民俗。

村里还有酬神的年例,每年春季请来木偶戏班,在村中一空地上演出两晚。首晚开演前,要到庙里抬出婆祖神像,摆放到戏楼前面不远处特别为婆祖搭建的“观戏台”,并在神像前点上香烛并摆放供品。

每年,村里按轮值制度由“头人”处理戏班来村演戏等杂务。“头人”意指组织牵头的人。2011年,是我家和堂弟李才以及张同、张六兄弟四家为“头人”,打理戏班来村里演戏等杂务。当时我写有日记:

4月9日星期六晴天

天气回暖,阳光普照。与妻上午从河头圩(吾全家多年前已迁住河头圩居住)回坡心村,村里今晚演木偶戏,一连两晚。吾家和阿才、阿同、阿六四家为“头人”,打理戏班来村的接待和酬神等杂务,忙乎了一天,也累了一天。

木偶戏为本村的年例戏,“年例”意即一年一次演戏酬神。村里每年清明后请来木偶戏班演出两晚。数年前,请来的木偶戏班每晚酬金几百元,现增至一千多元。戏台搭在旧队屋前的空地上。昨天村里人已把场地的杂草清理并打扫干净。

雷州木偶戏同雷剧一样,主要流传于雷州半岛地区,距今巳有500多年历史。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在广东,木偶戏的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主要分布在省内粤语、潮语、客家话、雷州话等方言区,各个种类的木偶雕刻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艺术。

当晚七时多,木偶戏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开演。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村里人都赶回来拜神、看戏,场面甚是热闹。”

“年例”活动在雷州各村都举行,大村演大戏(雷剧),小村演小戏(木偶戏),这叫人神共乐。年例活动期间,村民热情邀请亲戚朋友前来欢聚,杀鸡宰鸭,热情招待,同看演出,其乐融融。

“年例”是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因为面对的是神灵,所以,在雷州甚至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很多外出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却必须要赶回家乡。

雷州各地农村大多在每年初春或者清明前后农闲时节举办年例活动,这种包括饮食、戏曲、民俗、祭祀等在内的文化活动,如雷州南渡河滔滔之流水,欢腾而来,永不止息。

相关专题:村庄 木偶 村里 夫人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村庄的“庇护神” ——《坡心杂记》之二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