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心情日记 > 心情随笔 > 正文

九嶷山一日(2)

一刀也的空间作者:一刀也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6-07-06 10:26 阅读:1087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三)

从九嶷山学院出来,穿过舜帝广场,我沿着舜源峰左侧的道路,开始向鲁观洞进发。此时是早上七时,已有当地村民挑着或用摩托车运来小食品或用品,往舜帝陵赶来摆卖。九嶷山风景旅游区的开发,让附近村民从中受益。这几天是五一假期,想必他们为了生意而早来找个摆摊好地方。

从舜帝陵到鲁观洞,全程约四公里,要翻过两座山。三十年前,这里全是崎岖难行的羊肠山道,现已取弯拉直,变得平坦。到了第一个山口,是一个岔路,往前通往紫霞岩,往上通往鲁观洞。绕山而过的九嶷渠因已失去效能,被填平成了道路。我止足往山上观望,九嶷山大酒店就在山坳绿丛深处。该酒店在路旁竖着五六米高、铁架做成的广告牌,“九嶷山大酒店”六个大字分外醒目。昨晚找宿处时,我曾向一饭店老板打听该酒店的位置,得知该酒店已客满而作罢。

沿着通往鲁观洞的小路往前走,看到一小青年就在前面,便赶上前去与他搭讪,他说名叫李文杰,是宁远二中的学生,从宁远县城一早前来九嶷山游览。我说正好结伴同行,先到鲁观洞,再经九嶷山水电站、玉琯岩、永福寺、紫霞岩返回舜帝庙,既能观看沿途美丽风光,又可游览这些景点,他听我一说,欣然同意和我同行。

一路我俩走走停停,观赏风景。文杰虽是宁远人,但第一次来九嶷山,对九嶷山知之甚少,我成了他的向导,并不时向他介绍九嶷山的人文景观、掌故。我对文杰说起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一诗,告诉他《答友人》实际上就是一篇传颂九嶷山的华章,毛泽东的“友人”之一就是九嶷山人乐天宇。我还对他说,“九嶷山”的正确写法应为“九疑山”,《九疑山图志》说得清清楚楚:“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古人在山上的各种石刻也都是“九疑”。毛泽东却硬要加个“山字头”。受毛泽东《七律•答友人》诗的影响,“九疑山”就成了“九嶷山”。此后有关“九疑山”的文字都写作了“九嶷山”。而有意思的是:现有人持“九嶷山”特定环境特定“嶷”字一说。正本清源,但听无妨。

对于九嶷山,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我记起唐代文学家元结(719-772)写的《九疑山图记》,其中有一段文字,说出了不少人的心结: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表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翻译成白话就是:有的人说:“如果真的这样这座山为什么没有列于五岳之中?”我的回答是:“五帝之前,分封的疆界还比较狭隘,把衡山作为五岳之一,已经是很偏远的地方了。今天九疑山之南,万里归服。站在都门向东望,看不到边际;向西行几万里,到不了边陲。因此应该把九疑山作为南岳,把昆仑山作为西岳,像衡山、华山之类的山,还是听任出世者在此结庐隐居,让领受封邑的贵族作标记当做后花园吧。只是苦于当世议论之人常常被常情局限,被古制牵累,不能有所改动创新,这又怎么办啊?”

九疑山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却不能列于五岳。元结在代宗时,曾任湖南道州刺史,他曾饱览了九嶷山的奇异风光。他撰写《九疑山图记》一文,无非是表示对“兹山何不列于五岳”的不满,希望人们能够认识九疑山的与众不同之处和历史文化价值。

其实,这何止是元结老人家为九嶷山鸣不平?

不知不觉间,我和文杰已到了山腰。我停下脚步,寻找路旁那棵熟悉的桂花树,此树已不见踪影,心里不免怅然若失。这里被推平成了一块空地,似要兴建什么建筑物。当年在九嶷山求学,常于周日从舜庙步行到鲁观洞的墟上购买生活物品或到邮电所办事,返回时常在这棵桂花树下歇脚。坐在桂花树下的石头上,闻着桂花散发出的清香,沐着清清山风,久久也舍不得离开。学兄周爱文在《我们的九嶷山》这本120万字的巨著里,记述从鲁观洞购物回来在这棵桂花树下歇脚的细节。谁知今日重游,桂花树只能重现在我的梦境!

三十年过去了,我仍记得这棵从石头缝里长出来、树身苍劲的野生桂花树身影。一年四季,它始终不改初衷和追求:春天,它悄悄换叶,不去争春;夏天,它浓荫遮日,招来阵阵清风;秋天,它吐蕊扬花,送来缕缕芬芳;冬天,它绿叶扶疏,不畏严寒,傲然挺立。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而“月宫仙桂”的神话,更给世人以无穷的遐想。

人间谁是最香浓?蓦然回首心云飞!桂花树,桂花树!你曾是我心中的一首耐人寻味的诗,是我梦境里的一首难忘的歌!

翻越了第一座山,走过山下的村庄和田野,我和文杰又翻越第二座山。这段路景物依旧,那溪流,那石桥、那石径,那田野,那绿树,那民房,让我感到特别亲切。三十年前,我和学友一次次从这里走过,留下了一个个青春的脚印和一串串欢声笑语。

(四)

翻过第二座山,穿过山脚下一山村,便看到九嶷河畔的鲁观洞了。鲁观洞不称乡不称镇,却是内陆小镇的规模,曾是方圆几十里山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三十年前,这里的居民聚居在九嶷河对岸的群山脚下,一座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水泥大桥连结着两岸。如今,两岸新楼幢幢,商店林立,成行成市,别有洞天。

鲁观洞为九嶷山瑶族乡所辖。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长约三公里、宽两公里的盆地。正是墟日,沿河边伸展的大街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均可见出售,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的景象。长达约五、六十米的大桥,成了商贩卖衣服之地。本地商贩在桥上搭着一排简易雨棚,权当临时“商铺”,出售的衣服款式繁多。不时可看到身着瑶族特色服饰的瑶民从街上或桥上走过。

我和文杰站在桥头,看着逶迤而来的九嶷河,我一时想起三十年前位于桥头旁的那家小食馆和那位面容姣好、质朴和善的老板娘。当年我和同学来此办事,常在这家小食馆进餐。那家小食馆的位置,现被新建几层高的楼房所代替。走下桥来,我想寻找位于小巷里的那间小小的鲁观邮电所,但多寻无果,估计已拆除了。当年,我和同学每月都来该所领取家里寄来的生活费或生活物品。该所那位待人和善的师傅,早就退休了吧?

鲁观洞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她宛如走出深闺的女子,灿然一笑百媚生!

前几年,曾在网上看到九嶷河鲁观河段漂流项目招商。该河段系潇水的源头,可漂流的河段全长10公里,河段宽,水流湍急,落差大,滩潭交错,河两岸地势险峻,植被葱郁,风景秀丽,水质清澈,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个短、平、快的旅游项目,至今仍未见有眉目,实为可惜。

我对鲁观洞这个地名来了兴趣。九嶷山瑶族乡不少地名就很特别,什么嶷山头、向阳头、大地坪、牛头江、盘洞口、别江口、上文武、三亩田、王奇生、童子坪、桐木坪等等。而鲁观洞这个地名既怪且奇。后经询问当地网友得知,鲁观洞之名源于这里有一个“鲁女观”。旧志载:九嶷女冠鲁妙典,修道于麓床山上,成仙飞天,后人筑观奉祀。《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这样记述:“鲁妙典为九疑女冠,麓林道士授《太洞黄庭经》,入山十年,白日升天,而山中亦无知者。九疑洞之西,地名有鲁观,亦无余迹。”

道观四周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观前有桃花台,其上有仙坛。登临可远眺九嶷群峰。唐元结有诗云:“九嶷第二峰,其上有仙坛。杉松映飞泉,苍苍在云端。何人居此处,云是鲁女观,不知几百岁,燕坐饵金丹。相传羽化时,云鹤满峰峦。妇中有高人,相望空长叹。”解放初道观犹存。经过历次政治运动,现在已经观毁人去,不复存在。想不到,鲁观洞这个地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的那个女子,因“羽化”而变得更加神秘莫测、扑朔迷离。

鲁女峰就在鲁观洞东面不远处,是一座在田野独立突兀的小山峰。山下住着几十户人家,因村民为孙姓,当地人称该山为“孙家石山”。远望山体郁郁葱葱,是传说中鲁女居过的地方。

鲁观洞前方,有三座相连的青山,远望像天地间一个巨大的“山”字,又宛似一个巨大的笔架,当地人称为“笔架山”。在笔架山的山坳中,住着数户人家。三十年前,我和乡友符林曾于星期天从舜源峰下翻山越岭到此村,探访30多年前从雷州远嫁于此的一位女老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情窦初开的她跟着一位退伍归乡的九嶷山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当年我与她谈了什么,现已记不起。她儿子当年在九嶷山瑶族乡民族中学任老师,现过得可好吧?

鲁观洞有青山绿水,有肥沃的土地,有水泥公路通往三十公里外的县城宁远。说这里是一个宜居的地方,一点也不为过。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地方依山临水而居,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也算是人生一绝美风景了!

相关专题:一日 文化 天宇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九嶷山一日(2)的感言
  • 游客 2016-07-07 评论

    看了你的日记,也好想去,你不是宁远人吗?我都怀疑了,怎么比我这个本地人

  • 游客 2016-07-07 评论

    加我微信吗?Xd149713007

  • 一刀也 2016-07-07 评论

    您好!我是广东人,当年在九嶷山学院读书。

  • 今昔雪盟 2016-07-07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一刀也 2016-07-07 评论

    加了哦

  • 一刀也 2016-07-07 评论

    谢!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