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短篇美文 > 精美短文 > 正文

从春运看中国传统节日与外来文化冲击

田野☆一阵风的空间作者:田野☆一阵风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6-12-26 11:45 阅读:509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2017年春运方案,2017年的春运将从1月13号开始到2月21号结束,共40天。从这一条信息,我们可以会看到和感受到春运规模之大,以致交通难以承受,为了解决春运问题,中国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春运已经从人们自由出行变成了国家行动,由此也就产生了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发布,交通运输部、民航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事件,这一期间的客运交通运输叫做春运。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据有关资料统计,近3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对于春运,大家都很清楚,特别对于在故乡以外地方工作、学习或生活的人来说。每年春运开始,各种熟悉的场景不断敲击着人们内心深处的集体记忆。“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

那么我国产生春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据有关权威人士分析主要有四点:1、经济发展不均匀;2、运力不够;3、平时假期少;4、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

在笔者认为,产生春运现象的核心原因还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是一种文化(文明)的产物。为什么说春运是文化(文明)的产物呢?文明是某一群体特定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与西方的不同社会关系形态作了较好的比喻。他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是类似涟漪,每个人居于涟漪之中,因而人与人的关系就是按照人伦关系的亲疏决定的。在西方社会,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契约,在宗教社会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宗教,在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人伦关系。国人的人伦关系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为关系网,也称为人脉关系,从而衍生出特定的现象,也就是特定的社会关系,如“圈子”或“群”。由于人伦关系在中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而,寻根问祖、传宗接代等思想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血缘、地缘和人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亲情、乡情、友情等成为了中国人无法解脱的情结。对于远离亲人或故乡的人来说,这种情结最为明显。如孟郊的《游子吟》、李白的《静夜思》等无不表现这种情怀。既然离乡背井,人们总想家人团聚、亲友相聚。而节日自然是最好的时间,如清明、中秋、春节等,而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因此,春运也就成了中国人满足情感需要和维系人伦关系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文明特有的产物。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了。每入腊月,春运犹如飓风来临,势不可挡,及至排山倒海,不可阻遏。

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想起蜷缩在车站、码头一角冻的发抖的单薄身躯,听到新闻报道滞留在高速公路骂娘的无奈,以及踮起小脚在村头遥望远方的眼睛,……,每个人都会为“过年”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凸显了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在此背景下,春运成了中国人无法消除的情结,是无法割断的人伦纽带。如果有朝一日,春运淡化了,甚至消失了,那么只能说明这样一个不争的道理:中国人所固有的文明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已经摇摇欲坠,甚至彻底崩溃了。

由此,我想到前些年每逢春节都会出现的一个话题,就是“过年”的淡化。生活方式的骤变,致使数千年形成的稳定生活中的年文化松懈了,而一时又难以构成新的年文化体系,淡化会必然出现。加上部分人对年文化的无知,把传统习俗视为陈规陋习,认为可有可无,主动放弃,如燃放烟花炮竹和祭祖等等,失去了民俗的节日自然变得稀松平常。

但春运说明:回家过年,亲人相聚,祈安道福,以疲惫的身心去亲吻乡土里的根,过年在人们心里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传统的方式与形态。是春节把所有的家乡、把中华大地变成了一块真实可以触摸的情感磁场。

就像人们担忧的一样,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受外力文化的冲击也十分明显。这让我想起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话题:韩国拟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国人感到十分纳闷,本来好端端的端午节在中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怎么成了韩国的节日,而且还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中国的端午节是什么?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不但端午节的传统在逐步丧失,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在逐步丧失其传统性。人们十分乐中于外来文化节日的引进,而忽略对本身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近年来舶来节日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中传播。人们时兴过外来节日以彰显自己的“与时俱进”,展示“时尚”,突出个性张扬。但殊不知这种时尚脱离了生存的土壤会变得不伦不类,许多外来节日在中国的土壤中已经变了味,所谓的南桔北枳就是这个道理。君不见幽默的“愚人节”成了“整人节”,尊老敬老的“母亲节、父亲节”成了“啃老节”,欢快的“狂欢节”成了“酗酒节”,就连浪漫的“情人节”也变味成“幽情节”。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备受年轻人的青睐。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一些商家、学者和媒体也纷纷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于是乎,大家一起忽悠,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潮,有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一年比一年火爆。在这种浪潮下,我国的一些民俗学家和传统文化的守护者,面对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被冷落,便顺水推舟,把我们的传统的节日不仅融进了“西方节日元素”,甚至干脆进行“脱骨换胎”的改造,变换称谓,例如打出了“七夕节”(也有认为元宵节的)是所谓的“中国情人节”的旗号。

反观中国传统节日受年轻人冷落的原因,主要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许多年轻人觉得厌烦与累赘,像是一种负担,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体会、感觉这传统节日的内涵,从而淡化了民族民俗的节日。从大多数的中国青少年过西方“情人节”的行为模式上看,完全是形式大于内容,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在对西方节日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为了过节而过节,盲目追捧,从而不自觉而愚昧地加入到情人节狂欢的行列,这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和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中外文化传播的不对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一些传统和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或慢慢湮灭,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挖掘和开发,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老祖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是一种文化的生日。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来文化充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现状已经对新时期的青少年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保护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保护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是说排斥其他的文化,而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以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保护传统文化,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形态,但不可改变的是文化的精髓。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洋节的“入侵”,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文化精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清明节可以踏青、扫墓,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可以划龙舟、吃粽子、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可以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菊品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在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同时,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让“端午节被韩国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闹剧再次发生!不要让我们尚未真正成熟的年轻一代被完全西化!

总之,对于西方节文化以及西方节日的“入侵”,我们没有必要将它视为洪水猛兽,拒之门外,以示自己的爱国情结。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叹不如。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然而,我们应当对西方节日的进入采取不过度关注,但也不听之任之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节日,让中西方节日文化在交流融合中共同发扬光大,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宝藏。

可喜可贺的是,面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和民众有识之士已经和正在采取的积极措施。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更重视自己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视程度已从民间层面上升为国家层面,从假日安排到假日出行,已由国家统筹安排。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传统文化不仅不会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动摇,反而会更加突出。

相关专题:节日 传统 文化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从春运看中国传统节日与外来文化冲击的感言
    • 心追梦 2016-12-26 评论

      点赞吧

    • 凤凰 2016-12-27 评论

      发扬传承民族文化,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快乐平安!

    • 今昔雪盟 2016-12-27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田野☆一阵风 2016-12-27 评论

      你好!好久不见妹了,好想你哟,新年快到了,祝你新年快乐!

    • 田野☆一阵风 2016-12-27 评论

      祝你新年快乐

    • 田野☆一阵风 2016-12-27 评论

      新年快乐!

    • 今昔雪盟 2016-12-28 评论

      谢谢哥的祝福!谢谢哥的记得!

    • 心追梦 2016-12-28 评论

      新年快乐

    • 探险是人生的品味 2017-01-02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田野☆一阵风 2017-01-05 评论

      新年快乐

    • 克莱尔 2017-01-26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人间四月天 2017-02-10 评论

      顶一下,推荐阅读~

    • 人间四月天 2017-02-10 评论

      在美文亭再次看到这篇文章,鼻子酸酸的,一个“春运”问题,引发作者上升到

    • 田野☆一阵风 2017-02-14 评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