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诗歌诗词 > 诗歌大全 > 正文

迁客風流之韩愈篇

作者:徒步骑牛
来源:网络 时间:2012-06-03 13:55 阅读:334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野,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言哥)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韩愈

科举衡文升沉焉有据,英雄入彀祸福本相依。是谁十九进京,三试不中?是谁进士想百尺,词科复三乃不中?是谁在京师辗转十年,在而立之年才谋到一个微小的官职?穿过风雨,穿过沧桑,十七年后,虹霓之志总算实现。然而,作为一个监察史,自然要为民请命的。那一年天旱人饥,上书论政,请减免赋税。也许又被哪个奸臣小人诬蔑谗害,被贬为阳山县令。

这是韩愈的第一次被贬,被贬到了天下之穷的阳山。这是大唐的不幸?是韩愈的不幸?清人赞说,先生之不幸,盖大唐之不幸;唐之不幸,正阳山之幸耳!贞元二十年(804年)二月,韩愈入阳山不久,就从最初的郁郁寡欢中解脱出来,整理好心情,过问阳山政事。韩愈在阳山作的《县斋读书》一诗中开头便道:“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萧条捐末事,邂逅得初心。哀醒俗耳,清泉洁尘襟……”好山好水使他抛开被贬的失意,恢复了本来的豁达胸襟。

然而阳山的落后,引发了韩愈的喟叹,他在《送区册序》中曰:“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

当时朝廷中官佐遭贬到地方,多以清闲为趣,不理地方政务。而韩愈却像新提拔的官吏一样,亲自从事县政建设,探求治理阳山的方略。经过走访村庄农户,摸清概况,韩愈认为要改变阳山的落后面貌,首推“治贫先治愚”。他在阳山注重教化、宣传德礼、兴学办校、招生授徒,使阳山百姓知书达理,提高阳山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促进阳山人民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变革,阳山由此风化渐开人文蔚起,出现一派“彬彬儒雅”之景象,始而闻名天下。

在韩愈之前,史载阳山“惟文风不振,岁科两考应试,童子不过百人”;韩愈到任之后,至清朝,阳山境内考取贡生323名,举人20名,进士6人。后来,韩愈被清康熙年间任阳山县知事的裴振李称之为“先生之不幸,盖唐之不幸;唐之不幸,正阳山之幸耳……”

今日的阳山,处处留着韩愈的踪迹。

果然是“阳山不穷,天下知韩公”啊!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韩愈在阳山呆了三年,终于还是要离开了。然而,又在宦海沉浮了十多年,却是郁郁不得志。直到知天命的时候,才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两年后,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皇上,好了,皇上不杀你,也是要贬你的。那就到潮州去吧。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正月十四启程,至三月二十五到达潮州,共71天,我们算得出来,平均一天要走100多里,(这在唐代是有制度的,天宝年间规定的贬官日行三百里,《资治通鉴》说自"流贬者多不全矣",后来放宽了。)如此漫长的迁谪行程,对于古代一个52岁的老人来讲,实在过于沉重和残酷。据记载,在将到达潮州府时,因路途劳顿,水土不服,而奄奄一息,在生命垂危之际,幸亏服用了当地的一种草本植物------被称为人间仙草的铁皮石斛后而痊愈。

韩愈用诗篇记录抒写了一路上的见闻和感情波澜。行至商洛县东武关,适逢吐蕃囚犯流配南方,诗人吟道:

嗟尔戎人莫惨然,湖南地近保生全。我今罪重无归望,直去长安路八千。

这里固然有他身不如囚之感,又何尝不是宽慰那些囚徒呢?过泷水,诗人从泷吏之口知道了潮州的险恶:

相关专题:诗人 然而 天下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迁客風流之韩愈篇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