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情感文章 > 正文

候补席

作者:沐石
来源:网络 时间:2012-07-13 21:29 阅读:269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面对真诚的、柔情的、让我陶醉的你,我不得不说实话:曾经,你并不是我的首选,我们的相遇只是万千偶然中的意外。

十八岁之前,我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和生活在那个小县城的众多子弟一样,除了在学校上课急切地盼望放以外,就是在家里百无聊赖地等着开学,日子四平八稳,偶尔泛起的涟漪也会在没心没肺的不屑一顾中迅速销声匿迹,直到十九岁——那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

我读过两个高三,和着当时的心境,第二年的复读更多地被嘲为“高四”。后来,我曾不止一次地回想这两个365天的异同,最后的结论是:高三那年晕头转向,但回忆里都是轻松的笑;高四那年心气很高,但也有旷日持久的熬。

高三那年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更遑论达到目的的章法。但是彼时心里并没有什么压力,因为不知道要往哪里走,也就感受不到阻力,感受不到压力——要说有,那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自我慰藉。刚升高三的那个夏天,学校里只有我们补课,对高三的憧憬在夏日傍晚的微风中兴奋地窜荡弥漫在整个校园。在三三两两的谈笑中,很少见到来去匆匆的身影,大家都在仔细地感受高三最初的新奇,就像一个个心里都藏着的一段小故事——这个时候,我没有想到自己的将来会是在洛阳。

就在这二十来天的时间里,我遇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她叫侯云香,一位高挑瘦削的女老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她上第一节课的情景:一段唱了几句声音上不去的《女驸马》和一句“我很瘦,但我很温柔”的介绍。要知道,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多大的一次冲击,因为我从来没有在语文课上听到过除了写作手法、中心思想以外的其他声音,即使有一些背景知识的引入,也只是扭扭捏捏的一笔捎带。从此,我疯狂地迷上了语文,甚至基础知识里的挑错别字之类的题目我都做得津津有味——这个时候,我没有想到自己的将来会是在洛阳。

等到其他年级过来开始新学期学习的时候,高三年级分了班,我分到了八班,很吉祥的一个数字,更有意思的是学号(我们的学号并不像后来上大学后从一而终,每一次分班都会变,学号跟你在班里的成绩排名是一致的),35号,跟高一刚升高中时的学号一样,这意味不管前两年夙兴夜寐闻鸡起舞头悬梁最刺骨还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切又重新回到原位。这更助长了我对压力的藐视,于是乎,在别人中午不休息奋力演算的沙沙声中,我赖着也要睡上个把小时;在别人夜不成寐挑灯夜战的灯光中,我还是呼哧呼哧地做五十个俯卧撑后倒头就睡——这个时候,我当然没有想到自己的将来会是在洛阳。

当然,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知压力为何物。比如我的一个室友,晚上宿舍熄灯后躲被窝看武侠,后来嫌趴在床上不畅快,干脆把凳子和蜡烛转移到了卫生间,我们经常能在睡醒一觉后从透出丝丝光亮的门缝中听到翻书的唰唰声;比如我的另一位同学,高三的时候迷上写字,不厌其烦地一个个地看别人写字,然后拿过来仔细揣摩,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写字写得好的都是因为“快字”!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参透“快字”究竟所指为何。更为奇怪的是,这位仁兄把一本好端端的近两千页的《现代汉语词典》一页页地看,然后一页页地撕掉存到桌斗里,或许,这就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反正大家都这样,第一次上高三,好像并没有感到什么压力——这个时候,我当然没有想到自己的将来会是在洛阳。

高三的日子就这样飞快地在眼皮子地下溜过,可恨的是我们没有人想起来要把它留住。很快,2006年的高考尘埃落定,我惊奇地发现,大家的成绩都还不错。然而大家却并没有拿通知书去大学报道的意思,除了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等学校的以外,许多人都回炉了,其中包括一个与北航失之交臂调到郑大的女生——众多的重新回炉的人中当然包括我。

相关专题:高三 压力 当然 高考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候补席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