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情感文章 > 正文

没有谁的青春一帆风顺

作者:常意
来源:网络 时间:2012-07-24 21:15 阅读:703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从一个前些日子沸沸扬扬的事件开始这个话题吧——

一个烈日当空的午后,一位西装革履的建筑师视察工地,无意间和一位工地上的工人聊了起来,一聊才知道原来他们是老乡,还是同一年参加的高考,只是考试的地方不一样,一个在小乡村,一个在大城市,虽然那位农民工当年考得比建筑师高20多分,但依然落榜,而这位建筑师却如愿上了大学,再次聚到一地,地位的悬殊让两个人都陷入了长长的沉默之中。

故事说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些人拍案而起,大声的斥责中国的高考制度的不公平,教育资源的不平均,人才选拔的不公正。但我要说的是,高考的地域差异与高考的不公平之间并没有那么强烈的联系,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的不是天平的倾斜,即制度的不公平,而是抱怨在天平倾斜的时候,自己并不是受益的那一方。这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抱怨,历久而弥新。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每当我们身处困境,仅凭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扭转局势,而周遭的人处境大不相同时,我们不免大声疾呼:不公平!其实我们只要再问一下自己:哪里不公平?我们往往自己也说不上来,原因就是我们习惯了把内部的原因外部化,个人的矛盾公开化,小众的问题大众化。但即便如此,中国人有如此多的劣根性,我们还是不能掩盖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背后一连串的制度,历史,文化的因素也是我们参不透绕不开攀不过的高墙。

关于制度的探讨早已盛嚣尘上,研究的文章也是成篇累牍,所谓建设性意见也是数不胜数,好在结果就一个——继续不变的高考。撇开这些不谈,教育资源相对的集中成为了人们诟病的主要方面,其实略微有点马克思主义基础的人都该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资源差异的诱因是经济实力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到,那些教育资源较多的地方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发达地区的经济资源才能支撑起一所大学的建立,发展,壮大。但是这个定律也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什么那时候就没有那么多人站出来说教育资源不公平呢?千言万语还是一句,大学在全民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家庭仍然把读大学当作是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不二途径,殊不知中国的大学早已被扩招的春风拂过,连研究生都未能幸免。每年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把原本大学生这三个字所代表的素质高,学习好,能力强贬得一文不值,把这个可以追溯到科举制之初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的文化人变成了真正的臭狗屎,一捞一大把。于是那些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有钱人把孩子送到国外,甚至自己拿了绿卡,再也不回来了;那些没理想的有钱人在中国的大学里依然可以左右逢源,把孩子送进大学里转一圈;剩下既出不了国,又不是什么二代的莘莘学子们只能埋头苦干,板凳坐穿,到头来用人单位还要挑三拣四。

正因为用人单位并不傻,所以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循环,大学扩招,人才质量逐年下降,用人单位不满意,雇佣率下降,更多学子选择深造,于是研究生扩招,入职门槛提高,看到这一情况的高中生们想要考进更好的大学,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被摆到台面上来了,此前似乎没有谁关注过它,至少没有像现在那样如此愤懑。另一方面,我们的确看到名校中出自寒门的学子比例逐年下降,多少贫苦子弟只是因为没有机会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而永远和祖辈父辈们生活在大山之中,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只是政策的枷锁,而不是鲤鱼跃龙门的期待。富商且不去说它,普通的中产阶级为了子女的前途所花的精力可谓是孤注一掷,仿佛是把钱全数投入了不可变更的股票市场,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天天盯着大盘,涨喜抑悲,搏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未来。而教育资源就是各个股种,对于买了A股的,教育的延续就是资金的不断投入;买了中小板的仿佛是小城市的名校,搏一下还是有机会;买了创业板的则是乡土的玉石,他们渴望有一天拨云见日,但是多数还是生于斯,葬于斯了。

相关专题:青春 大学 公平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没有谁的青春一帆风顺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