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yafu.me】
当前位置: 雅赋网 > 情感故事 > 经典文章 > 正文

中国关于宗主国与诸侯之间的发展

风雨的空间作者:风雨 [我的文集]
来源:雅赋网 时间:2016-04-06 08:18 阅读:597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古代之“中国”非现在之中国,“中国”一词在中国5000多年的随着不断的发展中其所指在范围也在改变,中国的文明也随着这不断变化中,呈现八角菱形状态向四周扩展,形成了东亚独有的中国文化区,中国也在这发展中形成了了今日之中国。
国家这个概念,中国可以从夏朝开始,那时中国还是处于奴隶社会,中国大都处于氏族社会,许多氏族虽然遵从夏朝为宗主国,可只是存在着朝贡关系而已,其统治范围仅限于黄河一带,直至夏朝灭亡,这种状态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到了商代这种局面实际也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疆域面积有进一步拓展,拓展到江淮之间,可这种关系跟夏代相比,也发生,发生了一丝改变,逐渐形成了宗主国与诸侯国的关系,不得不说这种关系对中国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宗主国强大时,诸侯国之间往往臣服于宗主国的威慑,宗主国衰弱混乱,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就会取代成为新的宗主国。可以说明夏代、商代末代君主夏桀和商纣王自身原因外,还有一个及其重要的原因不得不说的是当时的商周已经强大到取代原宗主国的地位。
到了西周时期,西周可以说是继承了商代的统治原则,实行了分封制度,由于当时的西周基本上都处于奴隶社会强盛时期,诸侯国对于西周趋于臣服。然到了在东周,周开始衰弱,直至秦国灭东西周时期之前,所表现的形式却跟夏商朝末期所表现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我个人的看法:在商朝末期,周虽然身为诸侯国,但其统治范围、政治、经济等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商,其统治已相当于当时50%以上,可以取代而不惧其他势力的侵扰。而在周代,诸侯国虽然出现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至中期,诸侯之间可以互相征伐,却惟不敢取代周天子,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当时的春秋至战国中期,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是真正可以力压群雄,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只会成为众矢之的,到了秦代襄王年前,那是秦代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如商代末年与周的关系一样,占据当时天下近一半,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取代,所以就有了吕不韦灭东西周的壮举。
秦代统一之后,中国实行了郡县制,由于不是秦代没有及时调整国策,还是实行战时政策,导致了秦代灭亡。后从楚霸王至至明代时期,都存在的诸侯的关系,可是诸侯的权益方面却已经逐步削弱,已不足以中央政府抗衡,在西汉虽然有七国之乱就是一个佐证。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为什么各诸侯都不敢篡汉自立,有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如上诉那样没有这些绝对压倒性力量存在,直到曹丕时期北方一统,力量压倒南方蜀吴总和,才得以废汉建魏。
到了晋代至隋朝时期,中国的社会被外来名族侵扰,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个时期的分裂各国已经失去原貌,北方已被鲜卑、匈奴等民族所取代,失去了之前原华夏固有民族统治的状态,所幸的是民族融合,成就了一次新的华夏民族,到了隋至唐前期时期,中国迎来鼎盛,宗主和诸侯的关系也发生变化,诸侯已失去往日的权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中期,唐中期诸侯开始死灰复燃,武将开始佣兵自重,割据一方,至唐末梁取代唐,那是梁并没有压倒天下的力量,所以不久被取代,之后的数十年间中国群雄割据,政权更替频繁,至宋代才得意统一。此后到明代,朱元璋采取了也是采取诸侯的这项措施,导致后来的靖难之役,可以说靖难之役也是一个创举,在中国历史上弱小的诸侯打败了强大的宗主国,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例。靖难之役之后,明代统治者也怕出现新的靖难之役,对诸侯的处理也采取的削藩的政策,武宗年间宁王叛乱之后,明代中后期诸侯藩王变得只剩下一个光环,没有多少实权。到了清代,诸侯已经不复存在,诸侯藩王只是一个虚职,中国的诸侯时代就此结束。

相关专题:发展 诸侯 取代 时期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中国关于宗主国与诸侯之间的发展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