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睡在1928年3月的春日,显得非常温润的夜色的城里的房里。
“李家勋,第一次主持党的工作,你一定要沉着,机智。要多对敌人加倍的小心,要有利地减少党和成员的暴露,要有力地开展工作。这事是辛苦的,十分凶险的!”
“郑书记,我明白。”
“要坚定革命的信念,继续进行党在宜宾城里的革命事业,要唤起宜宾人民的觉悟,和反动派进行有效的斗争。”
“是,郑书记。”
看来,郑书记对26岁的李家勋给予很大的期盼。
到了第二天早晨。郑书记起来了,把一些必要的东西,比如:党的文件,和几本马列的书籍装进了皮箱里,和李家勋吃了饭,就关上门,向宜宾合江门码头走去,准备赶船沿岷江而上到宜宾西北最偏远山区的大塔农村。组织领导武装斗。合江门是万里长江宜宾的起点,往北上是岷江。郑书记从这里赶船上岷江,到宜宾西北很偏远的山区大塔组织那里的农民进行革命暴动。
李家勋提着箱子,两人平和地往城东而去。心里对中国革命的前景无限向往,一种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一个民主、幸福的新中国是那样的伟大诱人。
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两人决定哪怕是杀头、流血,失去生命也毫不犹豫。
“到了。”当他俩走到合江街,此时身边,不时有人从那里下斜陡的石梯、或有人上来到街上的热闹情景时,李家勋说。
他俩下了多节石梯,来到往北些的过来的岷江上停步。
郑书记接过皮箱,对年轻有为的长脸,脸颊陷下去的26岁的李家勋说:“我走了。好好做事!”
李家勋明白在这样场合,不能久说,也不能把话说明。然后,他看见郑书记向停泊在近岸的江上的趸船走上去,上了轮船,过了几分钟,船就往岷江上游开去。那里有大塔。郑书记将对那里的山区,组织进行革命暴动。我们将进行描写。